2016年8月9日 星期二

【行為的三個階段】

戒律是一門研究「行為」的學問。
如同一件事情的前、中、後,
可以劃分為:
「事前規劃」、「完成事情」、到「事後的效果」。

這前、中、後的過程,
在戒律專有名詞上,
稱為「方便時」、「根本時」、「成已時」。
「方便時」:事前的規劃。
「根本時」:正式完成這一件事。
「成已時」:事後造成的效果。
其中「方便時」,是從最初一個想法產生,
一直到事情完成之前,都是方便時。
方便時,又可以分成三個階段:
一、「遠方便」:最初發心動一個念頭。
二、「次方便」:有想法之後,作種種的事前準備。
三、「近方便」:到達現場,實際運作,直到完成事情之前的過程。




我們若以「插花供佛」這一件事情為例:
一、「方便時」:
1. 起一個念頭,發心插花供佛,是「遠方便」。
2. 心中開始構思,以及訂購花材、取花、準備種種工具上車,出發到道場,是「次方便」。
3. 到道場後正式插花,直到完成、供佛之前,屬於「近方便」。
以上三個階段,從規劃直到完成之前,都屬於方便時。
二、「根本時」:
虔誠的將花供在佛前這一刻當下,是根本時,
根本時,就是把最初的想法,實踐完成的這一刻!
三、「成已時」:
帶著歡喜心離開道場後,
回家感覺法喜充滿,歡喜好幾天,
這是屬於成已時。
完成這件事情,帶給自己的影響與感受,就是成已時。
我們日常生活中一切行為,
不論善惡、大小、巨細,
都具有這三時的階段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