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這條「修行之道」,佛在《楞嚴經‧卷八》:「
佛告阿難:『汝常聞我毘奈耶中,宣說修行三決定義,
所謂攝心為戒,因戒生定,因定發慧。
是則名為三無漏學。』」
所謂攝心為戒,因戒生定,因定發慧。
是則名為三無漏學。』」
佛陀說明解脫的次第,
所謂戒、定、慧三無漏學。
故第一步,就從「戒法」開始踏出!
所謂戒、定、慧三無漏學。
故第一步,就從「戒法」開始踏出!
「法」,有軌則之義。
《行事鈔》云:「直明此(戒)法,必能軌(範)成(就)出離(生死)之道,
要令受(戒)者(相)信知(必定)有此(聖道的存在)。」
《行事鈔》云:「直明此(戒)法,必能軌(範)成(就)出離(生死)之道,
要令受(戒)者(相)信知(必定)有此(聖道的存在)。」
如同我想要從"高雄"搭高鐵直達"台北",
我必定要相信確實有"台北"這個地方的存在,
也要相信高鐵能「正確無誤」的載我到達。
我必定要相信確實有"台北"這個地方的存在,
也要相信高鐵能「正確無誤」的載我到達。
「戒法」,就是佛為我們開的保證單,護念我們的信心,
只要依循戒法的軌則,必定到達聖道的彼岸。
只要依循戒法的軌則,必定到達聖道的彼岸。
故《行事鈔》云:「依(戒法)之修行,
善(於認)識其(罪)種(犯)相者,
便(能)發生(禪)定(智)慧,克(制)翦(除)煩惱。
若(迷)闇於所緣(境界),隨(生死)流(貪)染(迷)惑,
豈能反流生死?方(反而)更沉淪(於)苦趣(輪迴)。」
善(於認)識其(罪)種(犯)相者,
便(能)發生(禪)定(智)慧,克(制)翦(除)煩惱。
若(迷)闇於所緣(境界),隨(生死)流(貪)染(迷)惑,
豈能反流生死?方(反而)更沉淪(於)苦趣(輪迴)。」
受戒、學戒、持戒,
能夠幫助我們將
「遇境」、「發心」、「造作」三者"單純化",
拆穿「惑」、「業」、「苦」三者的黑箱運作,
鬆動牢不可拔的生死枷鎖。
能夠幫助我們將
「遇境」、「發心」、「造作」三者"單純化",
拆穿「惑」、「業」、「苦」三者的黑箱運作,
鬆動牢不可拔的生死枷鎖。
下引律中一段問答,說明受戒所得之體為何?
即是轉凡成聖,通往聖道的方法、軌則,
如同高樓大廈的地基。
即是轉凡成聖,通往聖道的方法、軌則,
如同高樓大廈的地基。
《羯磨疏》云:「
問:人皆知受(戒),所受(的戒)是何?
答:受(的戒體)名聖(道之)法,由此(戒)法故,
奉(持清)淨(謹慎)守護,(清)淨如(同)明珠,
(便)能(作)為聖道,作(地)基址故。」
問:人皆知受(戒),所受(的戒)是何?
答:受(的戒體)名聖(道之)法,由此(戒)法故,
奉(持清)淨(謹慎)守護,(清)淨如(同)明珠,
(便)能(作)為聖道,作(地)基址故。」
至此,是略談皈依後為何需要學習戒法的原因。
註:引用的律文中,所加括號內容,乃編者自己補入,為讓讀者容易理解。實則律文內涵甚深,非僅以字面上能完全解釋,望讀者善自深入體會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