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8月8日 星期一

【聖道本基】

《法華經》云:
「諸佛世尊,唯以一大事因緣故,出現於世。
欲令眾生開、示、悟、入佛之知見。」
又云:
「如來但以一佛乘故,為眾生說法,無有餘乘。
一切十方諸佛,法亦如是。」
戒法乃大覺佛陀出世,方能制戒,
等覺以下,一品生相無明未破,猶不能制。
推究佛陀制戒本意,從最初翻邪三皈起,
無非為度一切眾生成佛!
無非為了引導眾生邁向這條「成佛之道」!
無非為拔濟三界一切生死眾生,同登究竟解脫彼岸!
並非只為得聲聞、緣覺果位,
更何況為得世間福報而制戒呢?
然而無始生死煩惱,深厚難遣,
故佛開戒定慧三學次第。
戒如捉賊,教導我們認識煩惱,看清楚煩惱,
方能以定綁賊、以慧殺賊。
故戒定慧三,如同蓋樓層般,次第絲毫不可錯亂;
又如古鼎之三足,缺一不可。
初修行人,必以學戒為先,
能夠明白分辨自己三業造作之善惡,
進而棄惡行善,三業自然漸漸清淨,
身心也會越來越清明,而不迷糊。
而後禪定、智慧自然漸漸生起,
方是發心調伏煩惱的最初一步。。
又凡夫與諸佛之別,
只因心生煩惱(起惑),
而鼓動身口造惡業(造業),
感得惡報(受苦)。
故佛制定戒法,來制止身口"最最粗糙"的惡業,
而後才堪以定慧二學,對治內心的微細煩惱。
如同穿著衣服,必由內而外;
而脫去衣服,必反過來由外而內。
又如一杯攪拌後的沙水,如果要將沙水分離,
必先讓杯子靜止一段時間,沙子才能慢慢沉澱。
由此可知,戒定慧的順序,
完全是針對流轉生死的前因後果而安排,
三學次第必定不容混亂。
三學以戒法為第一步,
而佛的五分法身,也以戒法身為首。
《華嚴經》云:「戒為無上菩提本」,
捨棄戒法而別求聖道,如同無翅而欲飛,
也如同無船而欲度大海,如何可得呢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