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然如此,佛為何不單單只開演化教,讓眾生隨喜修學就好,
而要制定明確而詳細的制教內容呢?
因皈依三寶後,可以隨自己好樂,在佛法大海中,隨喜修學。
學習到的部分,自然成為自己增上的資糧。
如果沒有學到的部分,也不會有過失。
所著重的,在於那份對於三寶清淨的信心。
學習到的部分,自然成為自己增上的資糧。
如果沒有學到的部分,也不會有過失。
所著重的,在於那份對於三寶清淨的信心。
然而這股信心或許能夠讓我們導邪歸正,
而帶來現世的安樂,
也能夠多少累積福報跟智慧,
讓我們下輩子不至於淪墮三惡道。
而帶來現世的安樂,
也能夠多少累積福報跟智慧,
讓我們下輩子不至於淪墮三惡道。
如果我們試著將眼光拉長遠來看的話,不難發現到,
我們對無始以來累積的惡因,
在今世、後世,乃至未來所可能產生不可預知的苦果與障礙,
我們卻茫然無知,束手無策!
我們對無始以來累積的惡因,
在今世、後世,乃至未來所可能產生不可預知的苦果與障礙,
我們卻茫然無知,束手無策!
沒有一絲毫透視業力前後因果循環的慧眼,
也沒有能力撥雲見日,將交織而成的業網單純化,
有時反而更加複雜。
更沒有一絲毫制止、乃至扭轉業力的能力。
也沒有能力撥雲見日,將交織而成的業網單純化,
有時反而更加複雜。
更沒有一絲毫制止、乃至扭轉業力的能力。
故往往在皈依三寶後,因為不學無知,煩惱依舊。
雖然也歡喜發心,但是畢竟仍是善惡參半。
最後竟也忘記學佛是為了什麼目的,
內心總是使不上力,得不到那一絲毫渴望的的踏實感,
因此而過了一生。
雖然也歡喜發心,但是畢竟仍是善惡參半。
最後竟也忘記學佛是為了什麼目的,
內心總是使不上力,得不到那一絲毫渴望的的踏實感,
因此而過了一生。
因此生生世世隨著善惡因緣,浮浮沉沉。
也許某世有因緣再親近三寶,學習善法,投生善道。
但在若干輩子後,可能又遇到惡因緣,而又墮落惡道...
在生死大海中,頭出頭沒,無有了期。
也許某世有因緣再親近三寶,學習善法,投生善道。
但在若干輩子後,可能又遇到惡因緣,而又墮落惡道...
在生死大海中,頭出頭沒,無有了期。
真心學佛的人,倘若親身感受到這樣的危機,
必定會希望根本解決這件空前絕後的生死大事,
得到究竟的離苦得樂!
必定會希望根本解決這件空前絕後的生死大事,
得到究竟的離苦得樂!
實則,這股宏觀無始生死流轉後
所產生的自我無力感與徬徨無措,
正是令我們策發出離心,
以及篤定--唯有無條件依靠佛
最主要的原動力。
所產生的自我無力感與徬徨無措,
正是令我們策發出離心,
以及篤定--唯有無條件依靠佛
最主要的原動力。
為此,不循投機取巧,
謙卑的依循正教 => 開發正解 => 實踐正行
是我們皈依後的首要工作。
謙卑的依循正教 => 開發正解 => 實踐正行
是我們皈依後的首要工作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