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業當中,
"身口"(言行)屬事,"意業"(思想)屬理。
三學當中,
身口的規範,為"戒法"的範疇,即制教所詮釋。
意業的規範,為"定慧"的範疇,即化教所詮釋。
身口的規範,為"戒法"的範疇,即制教所詮釋。
意業的規範,為"定慧"的範疇,即化教所詮釋。
古德云:「事有挟理之功,理無獨立之能」。
初入佛門,必先以戒法規範身口,
起碼在行為上能夠"隨緣消舊業,不再造新殃",
自己在因果上面先站得住腳,修行才會有基礎。
初入佛門,必先以戒法規範身口,
起碼在行為上能夠"隨緣消舊業,不再造新殃",
自己在因果上面先站得住腳,修行才會有基礎。
如果空談道理,卻不以戒法收攝身口,
就如同無主孤魂,沒有身體可以依止,
而四處飄零,無依無靠。
就如同無主孤魂,沒有身體可以依止,
而四處飄零,無依無靠。
戒法,就是佛從本體界的徹底覺悟,
而告訴我們現象界當中,
造作什麼行為才是合乎真理?什麼行為是違背真理?
而告訴我們現象界當中,
造作什麼行為才是合乎真理?什麼行為是違背真理?
持戒,即藉著事相的行持,領悟當下真理。
所談的雖然是事相的規範,
但卻是通往真理的必經道路。
所談的雖然是事相的規範,
但卻是通往真理的必經道路。
"事"做到了,"理"自然包含在其中。
如同一個能夠奉養父母的人,
自然能夠慢慢明白孝順的道理。
與嘴邊空談孝道,
卻不能夠奉養父母的人自然不同。
如同一個能夠奉養父母的人,
自然能夠慢慢明白孝順的道理。
與嘴邊空談孝道,
卻不能夠奉養父母的人自然不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