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8月8日 星期一

戒法四大功能 (終) 【賢聖之依止】

一、
比丘有三種意義:
1.「怖魔」:比丘、比丘尼登壇受大戒時,
地神、空神、天神悉皆大叫,故使魔王生起恐怖。
2.「乞士」:上乞佛法為修行正因,
下乞飲食為修行助緣。
3.「破煩惱」:正為比丘出塵離俗之志向,
斷除惑業之因,自然不結生死苦果。
以此三義,是比丘持守具足戒的大方針。
二、
直到證得阿羅漢果後,成就三種功德:
1.「無生」(怖魔之果):入偏空涅槃,魔從此不得其便。
2.「應供」(乞士之果):真正堪為三界一切眾生的良祐福田。
3.「殺賊」(破煩惱之果):斷盡三界內一切見思煩惱。
此比丘"因"中三義,與阿羅漢"果"中三德,
無不從「戒法」而生起。
三、
又《梵網菩薩戒》中也提到:「光明金剛寶戒,
是一切佛本源,一切菩薩本源,佛性種子。」
又云:「如是十波羅提木叉,出於世界,是法戒,
是三世一切眾生,頂戴受持。」
故知三世諸佛菩薩,皆以「菩薩戒體」為依止。
四、
乃至《菩薩地持經》云:「三十二相無差別因,皆是持戒。
何以故?若犯戒者,不得下賤人身,況大人相。
如是廣說。一一所得,隨種種業,各別建立。」
說明佛陀亦從因地中持守戒法,
以律儀攝持身口意三業,
而成就三十二大丈夫相。
結歸而言,始自
凡夫→聲聞→菩薩→佛陀
一切聖賢,無不以戒法為依止者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