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

事在無作的修煉

受戒,就很像我們熬煮一種特定湯頭,藉著各種食材與比例,按照特定的程序進行,最後這一鍋湯底,就成為"獨門秘方",過程中少一個因緣都不行
南山律提到受戒時,最初藉著「身.禮拜、口.請師、意.觀想」,種種引導我們專注虔敬,準備領受戒體的過程,稱為「作戒體」。而當正式受戒觀想完畢的第一剎那,此時「無作戒體」生起,也就是我們要期的誓願力,正式在八識田中播下一顆種子。
前面的儀式引導,授受因緣,缺一不可。一旦得到戒體之後,即「一發續現」,正式啟動"持戒機制"。這一股誓願力就正式發起,在往後的行住坐臥當中,自然會產生一股「隨行」的制約力量,作為持戒的源動力。獨家秘方,就此問世!
無作,是一種誓願力。很像裝咖啡剛喝完的空杯子,也很像曾經裝過老茶的茶倉。也很像噴射機劃過天際後,遺留下來的軌跡雲朵,又像流星。
無作,特定而言,專指戒體。而廣義來說,就包含了我們做任何事情在內心對自己的一個「願望延展力」,這包含了我們賦予「外在事物」的一種意義。
南山律討論無作時,其中一種稱為:「事在無作」。也就是施主供養了寺院一塊磚瓦,只要寺院還在,僧人於中用功辦道、弘法利生的一天,那麼當初供養者的福報,就綿綿不絕,天天增福,就算他往生後再去投胎,福報依然持續增加。因為,這一塊磚瓦,當中就具有當初他賦予的一份祝福!
曾聽過一個虔誠信佛的雕刻師說:「我們做這行業要自尊自重,因為我們刻出來的佛像,連出家師父都要膜拜的!」
延伸至各行各業,莫不如此。隨著專業領域,緣著眾生、對一切事物的構思與願景,無形中凝聚的「善惡業性」、未來感召的「罪福業果」,無不溯歸於最初發心的那一念。如同數年前流行的一句話:「科技,始終來自於人性!」剔除薪水為了家計的因素外,「各行各業,也無非是為了服務眾生!」
事在無作的修煉,直指行者日常生活、待人接物中的「現前一念」,引領三業造作、遠眺苦樂因果。
因.緣.果.報,全在「當下一念」中運作!可以說是教授我們,如何建構自己"生命藍圖"的法要精髓,也是戒律的核心議題之一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