戒除了「有本期誓、徧該生境」,這兩個意義之外,還必須是「佛陀親制」,縱然大菩薩也不具制定的資格。佛制的戒法,不但本質是戒,行為又符合於善。「既是善、又是戒」,不同於世間一般善行,「是善而非戒」。
反過來,有一類世間惡人所造的「惡戒」,性質也與此類似。他也要期誓願,也不簡別境界,唯一差別在於他是「惡法」。如同屠夫家世世代代都是在殺豬,下一代從接掌事業開始,當然就希望能夠事業順利、代代相傳。而每一天所殺的豬隻,他們也不可能去挑醜一點的殺,或者疼惜可愛一點的豬。只要是豬,"格殺無論"。這在本質上類似,所造的業力也特別大。
又如備覽持犯中提到的「通漫」,就像恐怖份子拿著刀上街,"逢人便殺",不簡別對象。又如設置教導如何自殺的網站,無論哪一國、年紀多大,"只要是人",因為看了你的教導而自殺命斷,就成就殺人之業。又如祭祀慶典,為了祭拜鬼神,便年年屠殺國內一切牛隻,"逢牛必宰"等等。
惡戒,大多源自於習俗、家庭環境,或者因為人生遇到某些瓶頸,便發毒誓,成為一種惡戒。雖然本質類似於戒,但是他卻非善,而是一種「極惡的罪業」。
無論善戒或惡戒,因為同樣有「要期誓願、不擇對象」的初發心,因此感召的果報也來得特別快,特別大。持守佛陀的善戒,現生中即有法喜安樂,趨向解脫的花報,來生增上、往生淨土的果報。持惡戒、發毒誓的人,許多在這一輩子,便感召多病短命、貧苦困迫的花報,臨終惡相現前、眾生索命,當下即墮落地獄的果報。
人生中,難免會遇到瓶頸,或者冤親債主。但是不管如何,至少為了自己,應謹慎發心。千萬不要「輕口詛咒、發下毒誓」,而種下這種惡戒的種子,不但於事無補,一旦環環相扣,只恐「一發續現」,不可收拾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