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

十方常住

僧團,本身就具有「十方常住」的性質。
表相上,就著僧人來說,總是一代一代承傳、一批一批遷換,來去不定。但是就著道場本身,卻是佇立不動,巍巍常住於此,從來不隨著任何好壞而改變。
本質上,僧人如法不如法,好壞善惡,也是不定。但是佛制的戒律軌則,卻是如如不動,靜靜地安住在法界當中,隨著僧人自覺與否,而自行開採。
任何治療方式,都有表層治療與深層治療。最大治療效果當然是兩者並進,但是每當進入最深層的治療時,通常都需要那一份「信心」。
例如皮肉外傷透過塗抹與包紮,骨折必須接回去,而四大不調或是臟腑問題,就必須內服。但是最深層的神祕療癒力量,還是在於病患本身相信:這一個身體本身會有「自癒回復」的能力,自己要做的工作,只是順著他的力量,幫助他回復而已。
這也是為什麼佛法施設的次第,最初必定「由事入理」,藉著布施、持戒、忍辱來培養福德力。入理後必定要以「心性」為基準點,來作為一切修行的鋪陳。自此開始,才慢慢稱得上"修行",如同淨界法師常說的「把心帶回家」!
最初學習的戒律,佛陀就會教導我們如何辨別邪正,何謂如法?不如法?接著應該選擇如法僧團親近、供養、學習。這是就著表層上,先讓我們具有對外在環境的免疫力,然後能夠安心學習。
然而如果我們試著將時間空間的幅輳拉開,將一切邪正善惡、紛紛擾擾的表層,回歸到這一念心性時,一切表層,也不過是由心性延伸出來的無限可能性而已。好壞紛擾,終歸自承當…
身為佛弟子,同樣虔誠供養一塊錢,但是這一塊錢的意義與因果,卻與個人的認知緊密相扣。當我們的心意,能夠依止於「深層心性療癒」時,這一份布施給與自己的意義也就更深遠,果報也更為清淨,而不會有副作用。如果我們的心意,只依止在表層的因果,停留在人的好壞,未來倘若人事變了,自己對於當初的布施,就容易產生後悔、懷疑的負作用。
對於信徒而言,道場本身就是一種「心性治療」。但是當道場目前運作的人再怎麼不如法,更重要的還是病患本身,必須要對佛陀所安立最深層的療癒,有那一份信心。這一份信心,不是強逼自己去信,而是對於「生滅來去的人事」,以及「常住不變的真理」,這之間十方常住、法爾如是的道理篤定。
也因此,南山律說明皈依三寶,必定依照皈依的層面,分成四種三寶。最初還是要依靠「住持三寶」,在事相上能夠守住自己的因果。而最終還是要皈依「理體三寶」,以開顯自性、求證聖道、解脫生死為歸宿。
迷於事理,著於事相,很容易就產生氣餒追悔,而連帶將佛陀所要引導的最終目標也放棄了,古德稱之為「因噎廢食」。因為怕噎到嗆到,乾脆就不要吃飯算了!
如果能夠明白十方常住的事理因果,就像體質調好了,外在的病症自然會慢慢痊癒。如同一棵樹木遭到颱風的傷害後,我們只要確保他的根系沒有受損,其他縱然枝葉都吹壞了,我們也有那一份把握,來年春季他就會慢慢萌芽,長回來的。
身為僧人,本身必須明白「因果事理」!明白自己身上承擔多少「十方常住的醫療責任」?在病患本身調理得當、自我修復、重新勇敢站起來之時,自己是否何曾一念自覺?看到:在自己冒充人師、傳播惡知見之時,不知道已經犧牲掉多少信徒的善根信心與法身慧命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