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2月4日 星期一

「懺罪」的力道夠不夠?

如果要說「懺罪」的力道夠不夠?
主要還是「求懺者」自己,但是另一方面,就像我們受戒一樣,「作戒」越繁複、心發的越殷重,懺完後「無作」獨存,懺罪的力道就強,下次面對同樣境界時,防非止惡的力量就更增勝。
這或許也是為何宣祖要以唯識種子理論,將戒體會通法華涅槃,歸終一佛乘的主要原因吧!
作無作戒的運作,並不是只有受戒而已,而是隨行、懺悔...乃至一切世出世間、善法.惡法.解脫法,都是如此,會歸於當下心對境的如理/不如理作意,因為種薰現、現薰種的緣故。
懺根本罪、從生罪等等,也都是針對不如理作意,對境迷忘,因而起惑造業而結罪,並不是單純只懺行為本身而已。罪是由心起,如果身口本身有罪惡,那就容易落入斷滅見了!
但是最終還是求懺者自己,隨著他自己對戒相通達,還有對般若空觀照見罪性本空的認知越深刻,他懺的力道當然也越清淨。否則,懺罪只是執著表相,心態用錯了,或是用強壓的,就算他用最繁複的方式、找來最殊勝的懺悔主,以後也是春風吹又生,旋犯旋懺,懺到最後,道心都羸弱了。
所以持戒看似硬梆梆,但是其實密切與唯識、法華等理論相會通,如此也才有辦法將戒律內涵充分詮釋出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