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2月4日 星期一

諦聽無生曲

如智諭老和尚開示,「無始」既是無生,乃眾生於每一個"本自無生"的因緣當中,妄見有生,因生.故有滅,故稱為「無始生死」。八十八佛懺文云:「從無始生死以來,所作眾罪。」實即於「每一個當下」守不住正念,因虛妄顛倒,不如理作意所生起的一切夢幻生死。
故知,修行原來是從照顧好每一個緣起開始。現今無論僧俗,我們都太忙了,忙到忽略了每一天中,與自己最貼近的每一個緣起溝通、打交道、彼此熟悉。而每一個緣起當中,都迫使著我們去接受更多更多的緣起。例如一個「打開手機」的緣起,我們就會馬上接收到「無量無邊」的緣起。然而,我們能夠守住對每一個緣起的如理作意嗎?
古德說:看山是山、看山不是山、看山依舊還是山。
佛陀安立三乘教法的道次第,在廣行菩薩道之前,如何在緣起中抖擻塵勞煩惱,具備空性智慧,永遠是度眾生前的必備資糧。以菩薩道角度,繁雜的緣起,正是菩薩廣集福智二資糧的遊戲出入場所。然而,如果不具備空性無生的智慧,如理作意,我們如何守得住、照見「無始生死」呢?試想:我們自稱學佛了二三十年,但是我們有曾經慢下來、靜下來,好好的跟自己相處嗎?我們有照顧到每一個心行的造作嗎?
三乘教法,是佛陀慈父的心行軌跡。
由此軌跡的片片栽植,
故有方便聖居土、實報莊嚴土、常寂光淨土的果報投射影現。
雖然還是幻因幻果,
但是卻是朝向安樂、利益、覺醒、解脫的甦醒之路!
五戒、八戒、聲聞戒,
實實在在是菩薩戒的基石。
由每一個緣起的如理作意,
守住「無生宗旨」,
生死才有眉目可斷,
聖道才有邊際可循。
否則,初心雖有餘,
然而難免更多扼腕、鍛羽而歸。
感嘆,總在當面錯過時。
感嘆,總在自己就在每一個自我變現的緣起中,被緣起給度走而流轉..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