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2月8日 星期三

自我約束之意義

為何戒律道場這麼嚴肅?這麼注重男女分際?好像很多約束?實在有深深的含意。
婬習重的人,在跟女眾談話時,總會在嘴角邊、眼眸邊,透露出那自己才知道的一絲絲的愉悅與滿足,如同從六根感官中,一口口塞進美食般,每一口都如天上美味,極品佳餚,實在大快朵頤。
然而在這一刻,對眾生本質已失去基準,而嚴重傾斜。對於自己當初清淨的誓願,產生了染汙,而變得無法客觀。
既然要度眾生,度男眾跟度女眾有分好壞嗎?如果連基本交談對話都會產生很明顯的偏愛,就談不上洞悉個人心性,而給予法水滋養了。故打破男女相,深深的對治煩惱,才有可能發出很清淨沒有雜染的菩薩誓願,否則也只是有漏的善法,果報也同樣不清淨。
很多佛弟子今生福報因緣很好,都能在三寶門中,遇到師長,學習佛法,但是卻因為個性、煩惱、怪脾氣,讓自己無形中也漏失很多善法功德,這是一生接一生,有等流、關連性的,不對治他,他永遠就是在那裏。對習性深深的愛著不捨~
由此可知,各種婬戒相關規範、重輕戒條,其實不是只為了訓練"異性是毒蛇"的排斥傾向。而是透過感官收攝、自我控制時,消融內心對眾生的不平等,從本質上生起平等的"大慈悲"。藉以確保修行~「隨行」能夠跟當初受戒得到的「戒體」相吻合,沒有絲毫偏差。只有這個,才是度眾生扎實的本錢。眾生是菩薩成佛的資糧,持婬戒,就是為了這個目的。
戒律中稱為「受隨相資」,也就是依戒體生起隨行,以隨行滋潤戒體,達到願行並進、福慧雙修的目的。這種修行的感應,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,是非常講究因果、極科學的。
同樣的道理,戒律的約束,也就不是把境界當毒蛇排斥了。舉男女欲為例子,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、五蓋等等煩惱,同理可知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