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代淨宗大德 上道下證法師常說:中國佛教八宗多一宗,就是「業障宗」。
對於受戒一事,大多分成兩類:
1.一類望之卻步,直接省略跳過戒學,逕求定慧、學習經論。
2.一類懷著信心受戒,但受後沒辦法學戒、行持、懺悔還淨,雖然建立了是非對錯的觀念,但是總是覺得每天都在"犯戒",最後就自然成了"業障宗"。
.
1.一類望之卻步,直接省略跳過戒學,逕求定慧、學習經論。
2.一類懷著信心受戒,但受後沒辦法學戒、行持、懺悔還淨,雖然建立了是非對錯的觀念,但是總是覺得每天都在"犯戒",最後就自然成了"業障宗"。
.
其實戒律是一種洗滌、沐浴的重要步驟,如同我們剛工作完,滿身大汗,縱然再累想倒頭大睡,也要先把身體洗乾淨,再去觸碰乾淨的棉被床枕。要用功,也會希望以乾淨香潔的身體進入佛堂。
因為眾生煩惱習慣太過粗重,故先以戒法洗滌垢染,如律中形容:戒.如捉賊,定.如縛賊,慧.如殺賊。先抓到、綑綁、再殺掉。
..
..
能依照自己所受的當分戒品,詳細地.學習開遮持犯,在生活中檢點、紀錄、懺悔還淨,逐漸地洗滌這一個「身器」。器具洗乾淨後,法水自然能夠滴滴流入,不會骯髒,堪能供應大眾飲用。
縱然尚未學習,也應該先有一基本認知:
~ 「受戒,絕不是累積業障的起點!」
~ 「受戒,絕不是累積業障的起點!」
每一條戒:
如果觀念明白一分,
自然就開一分智慧,
就又多一點「分辨邪正」的能力。
如果觀念明白一分,
自然就開一分智慧,
就又多一點「分辨邪正」的能力。
只要三業持守一分,
自然就得一分快樂,
就又往「善因樂果」邁前進一步。
自然就得一分快樂,
就又往「善因樂果」邁前進一步。
曾聽一位善知識,斬釘截鐵地說:
「戒律的精神,就是"永不放棄"!」
「戒律的精神,就是"永不放棄"!」
想一想,
不依照次第,完全跳過戒學的人,或許很容易執理廢事而迷失;
不依照次第,完全跳過戒學的人,或許很容易執理廢事而迷失;
但如果有幸學戒,但卻因"學半套",不明白受戒是為了「清涼、處處解脫」的涵義,反而用負面、悲觀、隱藏的心態,來建構一種"罪惡"的無形堡壘,如此學習,不是反而更冤枉可惜?
不受還好,受了之後,每一天都「好!加滿!油表從零開始!」...轉清涼成「暗憚」、轉解脫成「路障」...學佛不成,反成"學折磨"...
況且,如果說者(佛陀)、聽者(弟子)的心意不一致,那我們不也是用自己的想法.來解讀佛制的戒嗎?我們是否也深深冤枉了師長呢?
..
..
佛陀制戒,
本身就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,
為離苦、得安樂的第一扇門。
本身就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,
為離苦、得安樂的第一扇門。
戒律,
是讓每個人都找到路、
找到方向走下去的明智抉擇,
沒有一個人會被漏掉。
是讓每個人都找到路、
找到方向走下去的明智抉擇,
沒有一個人會被漏掉。
戒律,
沒有一絲重量、
不是一種負擔,
反而是一對.如神足通般的翅膀!
又如一雙.天耳天眼般的聰耳明目!
無時不庇佑著佛子,
讓他們
更明白、更解脫、更清涼!
..
沒有一絲重量、
不是一種負擔,
反而是一對.如神足通般的翅膀!
又如一雙.天耳天眼般的聰耳明目!
無時不庇佑著佛子,
讓他們
更明白、更解脫、更清涼!
..
有沒有效,不必問別人。
而是問問自己有沒有了解方法、落實?!
而是問問自己有沒有了解方法、落實?!
為何修行反而更苦,也不必問別人。
我們是「善體師心」?
抑或是「師心自用」,
都自己想、而陷入自己的輪迴呢?
我們是「善體師心」?
抑或是「師心自用」,
都自己想、而陷入自己的輪迴呢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