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

我開始學佛了嗎? (一) 順向無我的佛門倫理與體制

初入佛門,如果能夠遇上正見有緣的善知識,教導自己先從放下自己的觀念,這樣的因緣可說是累生累世的善根!
只有先滌除原先俗染性的價值觀,才可能較精確的接受師長知見、乃至佛法知見,這番汰換過程,可說是"入門"前最最重要的步驟,否則往後隨著學佛資歷越久,那份停留在世俗角度看待佛法、衡量佛法的成見就越深,很難真正「開始學佛」。
佛門的倫理制度,是非常嚴密.而異於一切俗外體制。從最初出家的小眾僧(沙彌/尼/式叉尼),佛就制定須依止如法僧團、跟在自己的剃度師長身邊學習,而這一位剃度師長,還必須事先經過知法僧團大眾依佛定的資格,來檢視他、審核他,是否堪可為別人剃度?故小眾雖然是依止自己的師長,但是實際上連同他與他的師長,也都是「依止於僧」,無一例外。
乃至小眾受完具足戒的新學比丘,佛也制須依自己的得戒和尚學習比丘戒、比丘尼戒,以及七眾一切大小戒法("具足"的意義)。然而,新學比丘雖然是依止自己的得戒和尚,但是實際上連同他自己與其得戒和尚,也仍是「依止於僧」,以得戒和尚也須經由大眾僧檢視、審核其條件,有無資格為人受比丘具足戒,以及後續有沒有給予充份「法、食」能力,教導自己的戒弟子?
乃至比丘尼眾雖然是跟著自己的得戒和尚尼學習,但是佛制連同比丘尼自己與其尼和尚,也都必須依止於如法僧團,半月半月求請教誡尼人。而這一位堪可教誡比丘尼的上座大德,條件更加嚴格,且最終仍須要經過大眾僧檢視、審核,是否有資格、有能力教導尼眾。
僧尼無論戒臘或是資歷多少,一直要到完全熟悉自己當分戒律的「教」與「行」,方開自己進修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